舊作選篇(之51)
財產權是道德之神
(美國之音8月一篇文章《「國進民退」鐵拳出擊 中國私企風雨沉浮》,由此而想到三年前中國開始提出「私營經濟應逐漸離場」時,於2018年9月26日一篇舊文。重刊於此。)
「財產權是道德之神」,這是法國啟蒙運動大師孟德斯鳩(Charles Montesquieu, 1689-1755)在250年前說的一句話。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Walter Williams教授有一段被網傳的談話,他表示:自由市場不僅在經濟上更優越,在道德上也比其他經濟體制更優越。許多人認為自由市場是自私和不道德的,會幫助富人,傷害窮人。這是錯的。自由市場主張個人之間的自願行為,沒有強迫。在自由市場,我要從你那兒得到些什麼,我就要為你做些什麼,比如我幫你修剪草坪,你給我20元,我拿20元到食品店買四磅牛排,就意味所有為提供四磅牛排服務的人:牧場主、貨車司機、肉商、包裝商,都得到報酬。你做了什麼來同這些交換?我幫人修剪了草坪,我得到20元就是證明。
說自由市場不道德,是認為這是零和遊戲,你贏了就意味我輸了,但自由市場不是零和遊戲,而是共贏遊戲。你給我四磅牛排,我給你20元;比較20元,我更需要那牛排,但食品店就需要20元多於那牛排,我們兩人的境況都好了,而不是一方贏一方輸。
Williams教授說,諷刺地,是政府,而不是自由市場,在我們的經濟中製造了零和遊戲,如果你從政府那裡得到補貼或商業救助,你因此受益而你的同胞(納稅人)就要為此埋單。你為他人服務,得到他人的服務作回報,不是比什麼都不做而依然能夠得到利益,更道德嗎?
那麼大型企業呢?難道大企業不是擁有更多控制我們生活的權力嗎?不是這樣。在政治權力公有(人民投票授權)、財產私有的社會,是由人民決定企業的命運。自由市場會懲罰一家無法滿足客戶或沒有做到有效利用資源的企業。企業不管大小,都會受到用錢投票的人的約束。
以僵化、過時、剝奪財產權的馬列為國策,幾年來的國進民退,指向民企的環保、稅費、社保、抽緊貸款……,近乎一場對私人企業的定向圍獵。2019年9月吳小平文章《私營經濟應逐漸離場》之後,又有一篇國際政法研究院院長陳中華的文章,提出「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文章引用習近平的話說:「國有企業和國有經濟必須不斷發展壯大……」。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提出,民營企業要以黨領導的職工為本,讓職工參與企業管理。這實際上是準備重複1953年開始的對私營企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老路。
消滅私有財產,人人向權力膜拜,道德之神遭不斷砍殺。中國近七十年來人民道德不斷下滑,以至如旅美作家余杰所言:「大部分中國人從堂堂正正的人淪為遭全世界厭棄的臭蟲。」關鍵的原因就是由打江山而取得政權的政黨剝奪人民的財產權。即使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引入外資、發展民企、有限度開放市場,帶動經濟成長,但專制權力仍然是懸在人民頭上的刀,一部分富起來的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財產又會被權力剝奪,化為烏有。
沒有公平交易、沒有財產權只膜拜政治權力的人民就只能依靠非道德的鑽營去求生存了。